查看原文
其他

苏勇:在线新经济,从高大上到贴地飞行

苏勇 复旦管院 2020-12-19

FDSM





互联网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之大,怎么估计也都不过分。而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在线新经济,正在从高大上走向全民化的贴地飞行。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如何可以走得更好,更好地为促进消费和产业转型做出贡献?本篇将和大家分享我的三个观点。






互联网对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之大,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曼纽尔·卡斯特尔曾说:“网络带来一种全新的人际交流与合作方式。网络的形式,将成为贯穿一切事物的形式。”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在线新经济,正在从高大上走向全民化的贴地飞行。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虽然给经济社会带来巨大损失,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互联网的重要性,进行了一场全民互联网技术的大普及。



01

对消费而言……


从消费端而言,首先是网上购物更为普及,尤其是向中老年消费者延伸。在这次疫情中,网购尤其是购买生鲜副食品,从救急成为救命。在小区因疫情而不得已封闭的情况下,如果断了网购,我们的生活几乎难以为继。今年一季度,上海生鲜电商平台交易额达到88亿元,同比增长167%。


其二是远程办公普遍化。而且因为使用的普遍化和熟练化,人们充分认识到远程办公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便捷性。


例如,笔者所在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疫情期间在对一个申请入学的学员进行面试时,那个学员可以坐在新疆的办公室里,通过网络办公软件和面试官老师进行视频交流,不仅免去了很高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而且同样达到了很好效果。


其三是被戏称为“神兽”的学生全部宅家上网课。商店里的一些平板一度卖断货,而因为上网课,学生们发现了很多优质教师资源,学到了很多以前接触不到的知识,更好地开拓了视野。



02

对企业而言……


从企业端而言,也因为疫情所促使的在线经济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线上销售突飞猛进如果说以前商家还能够仅靠线下经济进行交易,如今几乎所有企业都认识到:今后你不拥抱互联网,那就必然被社会淘汰。餐饮业也好,零售业也好,如果不做线上销售,那就像用一条腿走路,不仅会大大影响销售业绩,而且发展一定不可持续。


第二,互联网企业尤其是远程办公的软件企业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好时机对于其他企业,如何更好地将互联网技术融入企业经营管理,这次也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面大练兵,这将会有效提升企业管理的数字化水平。



这次疫情,对中国企业而言,将居家在线办公、数字化运营等原先比较遥远的场景,以想象不到的速度推到了现实之中。在当前形势下,上海在线新经济如何从高大上走向全民化,从而能够贴地飞行,更好地为促进消费和产业转型作出贡献?在我看来有这样三点:


——所有组织都要更好地加强互联网思维,互通互联,共享共生


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机关,基于5G、大数据基础,运用互联网调动和组织各种资源来进一步发展,已成为必需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上海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正是基于这一思考的有效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上海的5G建设加速,数字技术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都是可喜的。


但是我们还要认识到这种技术进步并非可以单兵独进,互联互通不仅是基于数据和技术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互联网思维,真正改变管理方式,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经济发展。


——所有企业,都要更好地拥抱互联网,并做好管理创新


在这次疫情中,出现了市长直播带货、老板直播带货等新的营销方式,这无疑是一种管理创新。但企业一方面要将创新形式更加完善和多样化,使其可发展、可持续;另一方面要开拓更好更多的基于互联网的经营方式。


例如上海能否依托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在推进个人消费品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方面,闯出一条路来,同时依托上海所具备的人才优势和供应链优势,在打造无人工厂方面给全国创造一些样板,引领在线经济新潮流、新模式。


——发掘更多新商业模式。做好线上线下应用场景深度融合,生产和服务高度融合


新制造、新零售的概念虽然已提出多时,但其内涵还需进一步挖掘。就新制造而言,进一步寻找消费痛点并精准地予以解决,例如汽车制造业能否根据消费者需求,基于信息技术和柔性制造,推出个性化配置,同时更好实施金融配套,做好汽车后消费服务?而新零售方面,例如在“五五购物节”中,做到线上线下并行,打折体验并重,销售服务同步。


上海已经出台了  “在线新经济23条”,并将在线新经济发展提高到当下和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相信凭借上海的人才、产业、金融、科技等各方面优势,在线新经济发展将会出现一个崭新局面。


* 综合自文汇报和公众号“勇说管理”


【教授简介】  苏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企业战略与文化、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品牌战略与消费者行为。



推荐阅读


教授说战“疫”





冯天俊:“双循环”带来产业链生态大变革,企业该何去何从

金立印:“失联”的消费者,怎样才能找回来?

窦一凡:疫后生鲜电商,面临流量和客单价的双重挑战

苏勇:疫后组织懈怠,管理者如何发力

品牌营销如何应时而变?金立印对话德龙电器集团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胥正川:新基建重科技,不可盲目投资

孙金云:选对战略,获得更长企业生命线

李治国:经济大转型下,新基建应该怎么干?

凌鸿:建立5G思维,紧跟“新基建领跑者”


钱世政与校友共话“商业向善”:用商业力量推动公益前行肖志国:真实准确的疫情数据是公共产品
鲍勇剑:商业的存在与时间——疫情的海德格尔之问同命运,共呼吸!复旦学者关于生命的对话

黄建兵:疫情之下,哪些行业将成为投资者“新宠”

未来的“消费”与“直播”:邹德强对话费芮互动创始人

品牌如何逆势增长?蒋青云对话麦当劳中国CMO、金投赏CEO

蒋肖虹:应对疫情对资本市场的冲击,美国“双线作战”

芮明杰:中国受益于供应链全球分布,不应过度解读外迁

邵翔:新冠肺炎对美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冲击与机遇


逆势增长十问:邹德强对话欧莱雅中国CEO

蒋青云:海底捞涨价又撤回,给服务业的三条建议伏啸:从经济学的角度浅析对哄抬物价行为的规制肖志国:可视化的统计学是如何提升公众对疫情的认知的?孔爱国: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呼唤企业家鲍勇剑:何时应拉响警报?洞悉危机决策的法则
中小企业疫情下战略分析报告发布,200家企业如何选择应对策略?
卢向华:疫情无法封闭的创新之路,应该这样走芮明杰:发展新基础产业的新思路新模式
吴肖乐:企业应对“黑天鹅”,BCP并非万能神器
包季鸣:如何转“危”为“机”?让领导力命令模型落地
李远鹏、邵宇:疫情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发展趋势
蒋青云:从业态、技术和管理看疫情后商业零售业的数字化转型
冯天俊:为什么口罩会出现“逆向牛鞭效应”黄建兵:面对前所未有的动荡市场,我们如何投资芮明杰:双管齐下,刺激消费复工复产
胥正川:“七个结论”看疫情影响下的零售行业罗妍:美股熔断后你需要记住的四点投资提示李治国:第二层思维,企业逆境谋发展的“宝藏脑洞”
陈祥锋:中国疫情引发全球供应链的“蝴蝶效应”
芮明杰:稳增长谋未来,发展新基础产业正当时李若山:直面现金流危机,企业 “余粮”怎么管姚志勇: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将迎来爆发期苏勇:七个方面看企业自救的“招数” 鲍勇剑:危难情境下,更需要“真切领导力” 鲍勇剑:复产复工,企业董事长的两件手头要事孙金云:中小企业,活下去要做好这四件事情芮明杰:疫情“黑天鹅”,企业如何应对芮明杰:稳住服务业,就稳住了经济增长战“疫”,5位复旦教授如是说



 欢迎关注 “瞰见”云课堂 





特别推荐


点击图片识别二维码收看访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